醫療新聞

營養師走入社區據點-串起社區長者健康食光

114/6/2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了提升社區長輩的健康意識,推廣均衡飲食的重要性,高雄市立民生醫院營養師團隊走入民生醫院醫事C級巷弄據點,為長輩們帶來一場實用又生動的營養課程。活動不僅提供專業的營養知識,也透過互動與示範,讓長輩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落實健康飲食,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長者的營養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許多長輩因牙口不佳、食慾不振、獨居或缺乏相關知識等因素,容易面臨營養攝取不足的風險,而影響身體機能與生活品質。民生醫院營養師團隊走出醫院,將營養知識帶入社區,透過深入淺出的營養課程,跟長者們講解「三好一巧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

       除了營養教育,團隊更在據點為長者進行「營養不良風險篩檢與諮詢」。透過簡單的問卷、身體測量及評估,向長者說明篩檢結果及快速篩檢出具營養不良風險的長輩,提供相關資源,協助長者改善飲食習慣,提升營養攝取。

       此外,C級巷弄據點設有共餐服務,為長輩提供彼此互動及營養午餐。營養師團隊也投入「共餐據點供膳輔導」,提供營養建議,確保餐點符合長者需求並兼顧美味與多樣性,共同為長輩打造健康又安心的共餐環境。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院長黃豐締表示:「銀髮族的健康不僅僅是醫療照護,更需從日常飲食習慣來改善。希望透過營養師的專業指導,讓長輩們掌握簡單又有效的健康飲食方式,從而減少慢性病風險,提升生活品質。」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一直致力於社區健康推廣,結合醫療資源與專業團隊,為在地長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照護服務、健康老化。

小港醫院獲越南175軍醫院50年來首度跨海邀請

全台唯一代表出席院慶盛典 高醫體系展現台灣醫療外交力

114/5/26 陳麗君/高雄報導

       當今世界變化迅速,科技突飛猛進,為應對日益複雜且跨國性的挑戰,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近年來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越南175軍醫院(Military Hospital 175)建立深厚的醫療交流。今年5月,小港醫院更受該院創院50年來首度跨海邀請,成為全台唯一獲邀參加院慶盛典的代表。此次出訪不僅代表高醫醫療體系以臨床實力為基礎,結合體系資源,將台灣醫療的專業與創新輸出國際,不僅深化台越雙邊友好關係,更展現臺灣醫療軟實力走上世界舞台的潛力,實踐「以醫帶商」的策略目標,為臺灣生醫產業開拓出一條具高度價值與外交意義的國際通路。

       此次越南之行,由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陳建志董事長會同高雄市議員林智鴻,展現高醫醫療體系對國際合作的重視。陳董事長表示:「醫療不僅是專業的傳遞,更是一種信任的建立與文化的對話。我們期望透過與越南夥伴的實質交流,將高醫在尖端醫療、高齡照護等經驗,貢獻給國際社會,需求在哪裏,高醫就在那裏」。

       越南175軍醫院成立於1975年,為國防部直屬的重要醫療機構。該院今年迎來50週年,越南國防部副部長范懷南上將(Senior Lieutenant General Phạm Hoài Nam)在視察期間,特別指示該院朝向多功能、專科化的軍事醫療綜合發展,期望其結合醫療服務、科研、教育與國際合作,成為區域指標性的現代軍醫體系。陳建志董事長特別致贈琉璃「蒼龍耀日‧ 昇」,祝175軍醫院蒼龍耀日50週年快樂。馮明珠副院長代表小港醫院致贈琉璃「喚起天地同綻放‧桃花」祝賀175軍醫院新大樓啟動後如花盛放,福澤萬民。

       這一切交流的推動與落實,離不開小港醫院馮明珠副院長的努力。多年來,馮副院長持續扮演兩院之間的連結者與推動者,無論是協助設計咀嚼吞嚥培訓課程、安排到高醫體系的學習內容,或是跨國溝通與協調資源,她都親力親為,確保每一次交流都能達到最大效益。特別是在咀嚼吞嚥照護方面,小港醫院在2022年 與越南175軍醫院首度接觸後,發現越南也正面臨高齡化社會的人口結構挑戰,於是提出超前部署設立咀嚼吞嚥中心的建議,在多年努力下於今年1月在成立東南亞第一座吞嚥障礙管理中心。

       正如《師說》所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馮明珠副院長不僅在制度與訓練規劃上提供協助,越南175軍醫院在面對棘手個案時,更主動邀請她參與會診與臨床討論,與當地團隊共同探討實務策略與照護方針,將台灣的經驗與熱誠帶進每一位患者的照護中

       值得一提的是,小港醫院近日將派醫師前往越南175軍醫院學習進行「戰爭醫療」專業學習,聚焦於戰傷處置、災難醫療與應變訓練等,因為175軍醫院具備「軍事背景&災難應變」的經驗,擅長在資源不穩、環境嚴峻下運作醫療系統,這正是韌性醫療的重要概念。小港醫院長期關注高齡照護與吞嚥困難等議題,越南方面預計將於今年6月來小港醫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長期照護實務學習,年底更要來高醫體系學習放射線腫瘤治療,這樣的交流極具雙向價值,典型的雙向學習、互補合作。

       這次醫療外交行動,也呼應賴清德總統提出的「以醫帶商」戰略。賴總統強調,醫療不僅是基本人權,更是台灣拓展外交的亮點。政府期盼透過深化國際醫療服務,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並增進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推動醫療外交。小港醫院目前也正積極研發「舌壓器」,作為吞嚥訓練與早期篩檢的輔助工具,不僅回應高齡照護的臨床需求,更展現醫療創新與實用並進的研發精神。未來若能成功投入應用,亦有機會成為台灣醫材輸出的代表性產品,實踐「以醫帶商」從交流、教育到產業鏈結的全方位布局。

       小港醫院馮明珠副院長表示,每一次交流不是任務,而是使命;不是完成交辦,而是共築希望。她相信,真正的醫療外交不是展現我們有多強,而是我們願意為對方多走幾步。在全球醫療互助的浪潮中,小港醫院以行動為筆,正默默書寫著屬於台灣的醫療外交新篇章。

小港醫院突破2000例里程碑

洪志興院長領軍打造即時溫暖的職災照護網

114/5/24  陳麗君/高雄報導

         高雄市40歲羅姓男子,為船舶裝卸公司之起重機操作員,長期於港區碼頭執行高強度的貨櫃吊運工作。不幸於近日清晨大夜班結束後,從起重機樓梯下行時不慎踩空跌落,導致左腳踝扭傷,至市立小港醫院急診檢查,經X光確診為左側腓骨幹閉鎖性骨折合併踝部韌帶扭傷,隨即接受手術治療並住院觀察。

        本案為小港醫院協助處理的第2,000位職業災害勞工個案,象徵醫院在洪志興院長帶領下,持續深耕「職業傷病診治與職災職能復健雙認可專責醫院」角色,實踐「不漏接、要即時」的職災照護承諾。患者在住院期間即由本院職業醫學照護團隊介入,協助處理診斷、醫療、職能復健與勞保申請等全方位需求,讓勞工專心養傷、無後顧之憂。
       小港醫院自2022年推動「職業傷病診治重建一條龍照護計畫」,強調急性醫療處置與長期功能復原的無縫銜接。已成功建立從急診、住院、手術到職能復健與復工銜接的整合性服務流程,強調跨科團隊合作與人本關懷,建立「從現場到職場」的完整照護模式。不僅協助勞工傷後重返職場,也陪伴企業與產業降低職災風險與人力流失。 

        此外,小港醫院亦積極與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勞保局等單位合作,推動職災預防宣導、勞工健康促進與職場健康諮詢服務,並辦理定期教育訓練,提升職業健康專業能力。 

       洪志興院長表示:「每一位職災勞工背後都有一個家庭等待他康復回家,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份照護來得即時,也來得溫暖。」院長更強調,職災照護不能只是治療,更應是制度性的守護。
       未來市立小港醫院將持續精進職災照護能量,確保高風險產業勞工在面對意外時,能第一時間獲得專業與貼心的協助,讓每一位勞工的健康與尊嚴都被看見。


51歲男患心肌炎心臟衰竭 葉克膜即刻救援順利康復

113/1/ 31 陳麗君/高雄報導

51歲王先生平日身體狀況良好,沒有慢性疾病史,未料某次間歇性發燒及流鼻水、食慾不振、咳嗽併血絲,緊急到急診就醫後,病情快速惡化,血氧濃度下降及出現嚴重心律不整,因此插管及給予電擊急救,後續進入加護病房治療,判斷可能為心肌炎引起嚴重心臟衰竭,好在由心臟外科吳柏俞醫師與心臟內科劉宜學醫師攜手合作,緊急使用葉克膜輔助病人維持生命徵象及心肺功能,4天後成功脫離葉克膜的輔助,住院1個半月之後,順利康復出院,目前於門診持續追蹤治療。

小港醫院心臟外科吳柏俞醫師分享,葉克膜是一種特殊的醫療設備,用來幫助心臟和肺臟功能不全的病人,臨時替代心臟和肺臟的工作,葉克膜的工作原理是先從病人的身體抽取血液,然後在機器裡增加氧氣並去除二氧化碳,最後把處理過的血液送回病人體內。這個過程幫助病人的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獲得足夠的氧氣,並讓心臟和肺臟有機會休息和恢復。 吳柏俞醫師接著說,葉克膜的置放適應症包括,心臟衰竭引起之休克、肺臟相關的呼吸衰竭、小兒及新生兒重症,臨床上常見需要放置葉克膜的原因就是心臟手術術後、心肌梗塞後的嚴重心臟衰竭及因其他嚴重疾病導致的呼吸衰竭。本次案例王先生是較為少見的嚴重心肌發炎導致心因性休克,由於在加護病房病情嚴重,就算要轉往醫學中心治療,路途中也極度危險,所幸小港醫院目前具備急重症醫療量能,心臟血管外科、心臟內科、加護病房專責醫師為重要醫療團隊。
吳柏俞醫師提醒,若有發現自己體力越來越虛弱,呼吸容易輕微活動就急促不順,胸口常常有疼痛、悶痛.或是有家族心臟病史,一定要及早尋求醫師協助檢查及治療,勿輕忽導致延誤治療而演變成心臟衰竭重症。
 

旗津醫院暨高醫醫療體系與海軍左支部舉辦大量傷患聯合演練,強化緊急應變量能守護旗津地區

111/12/10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旗津地區因得天獨厚的海景與人文風情,成為高雄市熱門旅遊旺點之一,每年皆吸引數百萬人次登島,若逢農曆春節期間、連續假期或舉辦大型活動時,龐大的觀光人潮極易造成交通壅塞。有鑑於今年10月於南韓首爾梨泰院發生重大群聚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事件發生當下因人潮、車潮過多,嚴重影響醫療人員搶救的時間,短短6公里的路程救護車就花了24分鐘才抵達現場,此事件更凸顯舉辦大型集會活動時預防意外事件發生與搶救大量傷患、快速就醫之重要性。

高雄市立旗津醫院自2018年與海軍左營後勤支援指揮部(簡稱左支部)簽訂醫療合作協定起,定期與軍方合作緊急醫療救護演練,今年更強化區域聯防概念、擴大醫療網絡串聯,於前(8)日旗津醫院暨高醫醫療體系與海軍左支部共同舉辦大量傷患聯合演練。此次演練腳本模擬旗津地區舉辦慶典活動,人潮熱絡導致海陸交通皆壅塞時,因意外導致大量的傷患湧入旗津醫院急診室,旗津醫院醫療團隊除全力搶救受傷患者,面對複雜難症病患透過「偏遠地區遠距醫療建置計畫」,運用5G設備與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室進行視訊會診,提供專業醫療建議,暢通緊急傷患綠色通道,並由海軍左支部派遣接駁船將患者送至鼓山區新濱碼頭,再轉診至中和附院、大同醫院及高雄市區其他急救責任醫院進行治療,在緊急轉送病患的同時,接駁艇也同步將前往支援的小港醫院醫療團隊與備援物資運輸至旗津島,提升緊急醫療救護量能。
高醫醫療體系與旗津醫院透過「遠距會診」、「綠色通道」、「安全轉診」、「區域聯防」等四大策略,藉由5G智慧遠距設備及急救責任醫院點、線、面的串聯與共享,結合海軍左營後勤支援指揮部機動且迅速的傷患與支援人力輸送等支援,進而強化旗津地區的緊急應變量能,守護旗津地區在地居民與遊客們的安全與健康。
小港醫院邀請護理部、婦產科、小兒科、藥學科共同宣誓,為孕產婦、新生兒提供各階段最完善、最安心的幫助


響應孕產兒安全 小港醫院舉辦闖關活動

111/09/19 陳麗君/高雄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9月17日訂為「世界病人安全日」,小港醫院於9月19日在一樓大廳舉辦病人安全週,由院長郭昭宏帶領醫護代表啟動病安列車,舉辦一系列有關病人安全多元化宣導活動,現場完成闖關活動及參與宣導活動即可獲得宣導品,鼓勵病人、家屬、民眾及所有院內同仁參與,藉由宣導響應活動提高對孕產婦、新生兒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孕產兒用藥安全。

今年度病人安全週主題延續2021年孕產兒安全「把握關鍵,產除風險」及「用藥安全」,依據生產六大風險,參考國外孕產婦安全組合式照護中四大領域:及時準備、辨識及預防、緊急應變及檢討與學習,發展出國內婦產科之六大風險管控重點,期能提升孕產兒安全,降低生產事故發生。
小港醫院婦產科醫師許瑋芸提醒,不論是已經懷孕或是正準備懷孕的女性,都可能面臨到使用藥物的疑慮。要減少藥物對胎兒的傷害,除了計畫性的懷孕之外,準媽媽最好能夠瞭解藥物的安全分級制度,以及在不同懷孕階段服藥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婦產科醫師、專科醫師的藥物使用建議,才能真正保障自己健康,避免胎兒受到藥物的影響。
醫療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黃俊祺宣導「為病安發聲」的理念,鼓勵病人提出病安顧慮,提升醫病夥伴關係、營造病安正向文化,建立全民正確的就醫觀念,在就醫過程中感覺怪怪時,就要勇敢「問問題」、「說清楚」及「細傾聽」,以減少醫病溝通不良,保障自身的安全。
郭昭宏院長表示,小港醫院秉持穩健的經營理念,提供孕期保健、24小時接生及銜接產後調理的「一條龍服務特色」,達到最安全的「產除風險」,為孕產婦、新生兒提供各階段最完善、最安心的幫助,持續營造病人安全優先的組織文化。

經顱磁刺激術活化大腦顧心靈 制伏難治型憂鬱症


111/09/15 陳麗君/高雄報導

「你們不懂我的痛苦」,高雄一位40多歲的陳女士長期受憂鬱與焦慮症所苦,儘管換過不同的抗憂鬱劑治療,仍有強烈的無望感及死亡意念,有好長一段時間都對生活感到興趣缺缺,足不出戶,最後與小港醫院精神科廖揮原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經顱磁刺激術(TMS)」治療,經過20次的療程後,陳女士感激地向醫師說「憂鬱和焦慮的情緒獲得大幅改善,珍惜現在的生活」。 憂鬱症治療包括藥物、心理治療、生活與行為治療,但憂鬱症患者大約有三成的比例在反覆藥物調整治療下仍無法獲得緩解,在醫學上被歸類為「難治型憂鬱症」個案;另外,也有不少憂鬱症個案對於傳統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難以忍受,過去這兩類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較為侵入性的電痙攣治療,其不僅需要麻醉,而且治療後還會有短暫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 對於藥物與心理治療反應不佳的重度憂鬱症患者,「經顱磁刺激術(TMS) 」提供另一種治療方向,其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在頭皮外圍改變磁場,引發大腦前額葉皮質內的神經細胞產生微電流,進而活化與情緒相關的神經迴路,快速改善憂鬱相關症狀。 廖揮原醫師指出,TMS治療有許多優點,(1)療程簡單,並可加速治療效果;(2)治療為非侵入性,能大幅降低治療的不適感;(3)過程中完全處於清醒狀態,治療後即可正常日常活動,不需休息恢復期;(4)對於抗憂鬱藥物反應不佳或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個案,提供更先進的腦科學治療模式。 廖揮原醫師提醒,憂鬱症為可逆性的情緒疾病,建議須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小港醫院精神科視個別的情況調整治療的方式,能達到症狀緩解並改善生活品質,協助和憂鬱症長期抗戰的患者重新找回不被情緒綁架的人生。


民生醫院飛象家園辦理「飛象遠颺」歡送活動 祝福小飛象邁向新生活

111/08/07 徐美珍/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附設飛象家園於8月5日辦理「飛象遠颺」歡送活動。飛象家園的孩童小揚(化名)前後經歷4年3個月的收出養媒合,即將離開家園,飛越太平洋,到海外展開新的人生。飛象家園在一個半月前開始籌備歡送活動,希望陪伴小揚共同面對別離。倒數準備的日子裡,小揚直白問會辦歡送會嗎?道出他對歡送會的期待。陪伴著小揚的期間,家園陸續安排離園的小飛象、離職的同仁與他視訊說說話。小揚也說出對不黯異國語言的擔心,家園讓小揚從字卡學習日常美語,也運用手機練習語音翻譯功能,來提升小揚的信心。「飛象遠颺」歡送活動因應防疫措施,以視訊連線方式舉行。活動邀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黃志中局長、社會局家防中心莊美慧組長、蔡智帆督導等各界長官與專業人員、家屬一同參與。活動一起回憶小揚在飛象家園600個日子的生活點滴。他因為嚴重疾病,導致雙足內翻和雙腳無法平放,影響行走功能,需要矯正與積極復健,而到家園接受專業照顧。剛到家園時,他顯得害羞、不太敢說話、不會使用筷子,經過團隊的努力。慢慢地,他會主動講著生活大大小小的事,在復健師的努力之下,他學會拿筷子,使用輔具與其他小飛象一起練習走路。除了貴賓致詞、團隊人員祝福之外,小飛象演唱風箏一曲,傳遞對小揚的祝福。小揚家人表示觀賞生活短片時,可以明顯看到他的成長,很感謝家園能夠把小揚當成家人般的呵護與照顧。家園為小揚準備了小飛象玩偶作為出國禮物;小揚期待吃火鍋,飛象營養師挑選適合孩童的食材,特製專屬火鍋餐,達成他的願望。飛象團隊期待小揚帶著眾人的祝福與美好的回憶,飛向另一個國度,邁向嶄新的人生。院長顏家祺表示感謝高雄市立五福國民中學志工團、財團法人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的贊助,使活動能夠順利舉辦,讓飛象的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支持。也期待孩童能夠享受家庭生活,得到家庭的支持與照顧。更期待孩子,可以在各界的努力之下,有機會發揮潛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再者,小揚開始新的生活,這正是飛象家園成立的目的,希望提供中重度障礙的孩童一個家,一個溫暖、像家的療育環境,藉由專業復能、生活照護服務,提供具有治療性滋養照顧的友善環境,讓孩童在優質的照護環境成長,可以回歸社會。

小港娜麓灣文健站歡慶原住民日 快閃舞蹈同樂

111/08/01陳麗君/高雄報導

    全國首間由醫療專業打造的原住民關懷據點「娜麓灣文化健康站」,今(1)日歡慶原住民日,眾多長者在小港醫院內快閃展現原住民傳統舞蹈以紀念原住民正名運動,帶給就診民眾一大驚喜,感受原住民日所帶來文化洗禮,讓人印象深刻。院長郭昭宏帶領院內主管一同歡慶跳起舞蹈,表達對原住民日的支持與響應。

     郭昭宏院長表示,小港醫院經營的娜麓灣文化健康站從106年8月開站至今,除了努力保持長者們的身體健康,也守護長輩身上所流露出的獨特文化涵養,推廣原民文化,包括繪畫、編織作品及傳統歌聲、舞蹈,還有戲劇演出以及書籍品的出版,讓長輩與生俱來豐富的文化,在都會區中完好呈現地位,並使國人對原住民族有正確的認知。
     今日原住民日慶祝活動,除快閃原住民傳統舞外,郭院長也錄製原住民阿美語於院內廣播祝賀以紀念難得的原住民紀念日
      郭昭宏院長接著說,感謝團隊的努力,連續4年獲得中央原民會特優獎,並向長輩喊話,會持續照顧族人守護長輩健康,並持續關注院內的友善空間改善、延緩老化之軟、硬體設施,讓長者在都會區持續受到全方位的照顧。

乳房重建後乳頭凹陷感覺喪失 自體血小板血漿治療後恢復愛的感覺

111/07/27 徐美珍/高雄報導

     陳女士(化名),42歲,十年前產後發現一側乳房硬塊,接受乳房部分切除術,但當時醫師擔心惡性,加大切除範圍,導致術後雙乳大小差距懸殊,但幸好是良性腫瘤。雖然當下覺得無礙,老公也安慰她沒關係,但是每次去買內衣時,看著自己大小不一的胸部,都要請師傅幫忙把襯墊縫在裡面,自卑心情伴隨而生;為了讓自己感覺更有自信,在幾年後,她選擇接受乳房重建手術,但隨著術後傷口消腫之後,雖然大小不一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意外的發生了乳頭凹陷以及麻木無感,讓她在跟先生魚水之歡時,總是傾斜著身子側過身,用感覺正常的一邊去享受,無法完全的投入與先生的互動交流。
     因為工作調動的關係,陳女士選擇來到民生醫院接受例行性的乳房超音波檢查,乳房外科蕭睿琥醫師親切、細心的檢查,讓她卸下心防,提到了重建手術帶來的乳頭麻木感及凹陷困擾,蕭睿琥醫師表示,有幾類患者較容易發生乳頭感覺異常,適合接受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修復治療,如隆乳手術後,乳房切除或重建手術後,或因為哺乳導致乳頭變型或感覺喪失。因此蕭醫師參照國外經驗,於乳暈處施做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修復治療,藉由自己血液中血小板攜帶的生長因子幫助神經末端生長及改善外觀。陳女士在接受兩個療程治療後,目前已有明顯改善,重拾女性自信,非常感謝蕭睿琥醫師的精湛醫術。

     (目前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修復治療非屬於健保給付治療*)

蕭睿琥醫師掛號連結: https://www.kmsh.gov.tw/trenew/Doctor.aspx?dep=D0201

25歲男子遭鋼筋刺入右腋窩 醫師:現場不要拔除鋼筋

劉宗憲醫師提醒穿刺入身體之鋼筋切記勿拔除,並盡速通知救護人員到場送醫接受醫院完整醫療處置。

111/07/15 徐美珍/高雄報導

一名年約25歲的男性工人因工作時不慎跌倒,地上的鋼筋竟不偏不倚的刺入患者的右腋窩,當下沒入腋窩內的長度達十餘公分,患者送到小港醫院急診室救治。經過檢查後排除肺部氣血胸及腋窩血管神經的損傷,當天接受緊急手術將鋼筋移除及傷口清創,術後置放引流管並接受抗生素治療,患者於術後隔日即恢復正常手部活動,且無明顯術後出血或神經損傷等後遺症,術後第四天移除引流管並辦理出院。

執刀的小港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劉宗憲說,腋窩異物穿刺傷危險性極高,若傷及鄰近的胸腔可能併發氣血胸導致立即呼吸窘迫,且腋窩內遍佈供應上肢的血管與神經,傷及血管可能導致大出血或上肢壞死,傷及神經可能造成感覺異常或日後手部活動受限。
劉宗憲接著表示,異物取出建議於全身麻醉下在手術房內進行,倘若有大動脈損傷,可以立即止血並進行修補,再者因鋼筋穿刺後傷口併發感染機會高,須同時進行徹底地傷口清創,才能加速患者術後的復原。
小港醫院位於海陸空交通要衝、工業林立地帶,工作受傷的狀況屢見不鮮,鋼筋穿刺傷雖然較少見但卻潛藏有立即生命危險或日後嚴重後遺症的狀況,醫師提醒穿刺入身體之鋼筋切記勿拔除,身旁人員固定止血,等待救護人員到場,送醫院做處理,醫療團隊也會進行完整評估,確保異物移除的當下各種突發狀況都能有適當的緊急處理計畫,以患者的安全為第一優先。 

『2022高雄苓雅國際街頭藝術節』創藝登場

111/10/24 陳麗君/高雄報導

一年一度的高雄盛事--苓雅國際街頭藝術節,於本月22日創意登場!藝術節活動今年已邁入第七屆,為迎接高雄走出疫情,本年度特以「蛻變・重生」為主題,除延續往年大型壁畫、街舞、創意主題市集等元素外,今年更強調街頭藝術本質,加入更多新奇好玩的項目!苓雅區是高雄市的首善之區,自民國105年起,即以「藝術美感」作為區特色發展主軸,利用大型壁面彩繪替屋齡超過40年的國宅和台糖宿舍改頭換面。7年來,已陸續邀請93位國內外藝術家為苓雅區完成了185面大型壁畫作品。原本灰撲撲不起眼的老舊社區,不但因此搖身一變成為戶外美術館,也成了國內外遊客到高雄必踩點的特色景點之一。苓雅國際街頭藝術節每年都會發揮不同巧思呈現亮點,讓每年參與民眾人次不斷升高。今年也不例外為了吸引更多參觀民眾,設計了六大活動主題。首先是於9月搶先開跑的大型牆面壁畫彩繪,今年邀請了來自英國Holly James、韓國JUNK、丹麥STORM、泰國RUKKIT、台灣Bamboo Yang及Jrt.artwork等六位藝術家,這六幅全新創作的壁面彩繪將呈現新的風貌,同時承載著每位藝術家留給高雄的祝福。接續是在活動當天為了讓更多的市民享受不一樣的街頭藝術,設有「街頭藝術家互動專區」及公益攤位,讓參加的民眾不僅可以和現場和藝術家互動也可認識社會上的公益團體!「Kids Happy遊樂區」,讓小朋友從小感知藝術,另為了帶動活動熱潮,現場邀約知名「冰球樂團及溫蒂漫步樂團」現場演唱,還有大小朋友都喜愛的「趣味FUN拍照區」、山達基志願牧師提供生活資訊...等給民眾。讓大家在高雄~苓雅~衛武~可以盡情的享受吃喝玩樂。

區長鄭美華表示:「塗鴉藝術是活的,如同所有生命事物,它們會誕生、會萌芽、會存在,接著凋謝甚至死亡,而後又在其他地方,重複這樣的生命循環。」今年的藝術節就是以這樣的精神為主題,代表著高雄永生。每年藝術節活動都展現不同的創意特色,除了感謝市府團隊的支持外,也感謝同仁的付出,更感謝社區民眾的鼎力支持。我們的藝術節跟別人不一樣,深具不同層面的街頭藝術,歡迎市民朋友共襄盛舉,一起來參與! 秋天最適合出門走走,感受舒適氣溫中的詩意。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